“互联网 +”,创新商业模式如何发力?
全球涂料网讯:
近年来,由互联网浪潮引发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席卷了消费品销售领域后,开始波及位于后端的化工行业。行业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营销模式和供应链,受到强烈冲击。无论是化工贸易商还是生产商,都已感到了日渐显现的压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很多石化企业都想搭上互联网快车,实现转型发展,但缺少思路。对此,业内专家对如何从传统的生产型思维转换到新的互联网思维,以及企业如何建立新的贸易交互供应链、服务渠道等提出了诸多建议。
改变旧理念 以互联网思维去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商平台在工业领域应用和渗透,石化行业传统的贸易方式受到新业态、新技术的强烈冲击。一个石化企业如果时至今日还没有“联电触网”那就真的是过时了。但到底要怎样做才算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不是每一位化工企业的老总都有着清晰的思路。
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改变着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姓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被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于具有独特产品特性的化工行业来说,这样的改变似乎并不那么容易。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特殊性给互联网在这个领域的渗透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门槛。
而要逾越这道门槛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思维模式,如何从传统的生产型思维转换到新的互联网思维,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互联网其实只是一个工具,最终是要为人所用。而如何让它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关键还要看管理者和企业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
“当传统行业在向‘互联网+’转型时,遇到的困难有两点:第一点是人们在传统行业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这种看似优势的东西,在发掘新的商业机会的时候反而成了负担,这是思维惯性;第二点,如果你发现了新的商业机会,比传统业务的空间要大很多,你们愿意舍弃传统业务模式实现自我革命吗?肯定很难。”艾特克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夏一席话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林科也表达了相同的见解:“我国的石化产业在许多方面其实并不落后,落后的不是产业本身,而是人的思想。作为一个企业家,你要了解互联网,要有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要和年轻人做朋友,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只要在思想上跟上了时代的潮流,认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了解这种手段可能让你所有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候,你就会去推崇它,就会去追求它。‘互联网+’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让企业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思维方式。企业家不能只是低头拉车,要跟上世界变化的时代步伐。”
正如林科所言,与会的多数专家都认为,化工行业要想拥抱互联网,最重要的是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能否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重新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营销战略,才是企业在面对变革和挑战时最先要突破的藩篱。
到底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在信达证券能源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曹寅看来,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从卖方为主的市场转向买方为主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实现了全融合、零距离,消除中间环节,上下游可以直接对接,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在第一时间为生产者所了解。未来,分布式、定制化的大批量生产才是“工业4.0”的精髓所在,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而且,生产商为用户所提供的将不仅仅限于产品本身,还包括服务和模式以及消费体验。
王晓夏还提到:“谈到商业模式创新,什么是创新?在我看来,不存在创新这个概念,如果你永远贴着用户的需求走,就没有所谓的创新;如果你的企业有完整的架构,也不存在创新的问题。可惜中国企业很多都没有,我们的企业既没有战略规划的部门,也没有风控部门,只是一个简单的生产车间。
“解决这些难题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变了,你的组织架构才会变,管理模式会变,你找的人也会变。这么多变化对于一个已经有存量的企业来说,冲击和风险其实都挺大的。”王晓夏坦言。
发掘新模式 从提供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
伴随着互联网思维方式的转变,商业模式创新也开始发生。而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变不仅限于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变,还可以挖掘出更多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在石化行业的渗透,特别是电商的出现缩小了市场半径,拉近企业与用户的距离,促使企业开始探讨新的销售模式。走出工厂拥抱市场成为一种行业新趋势,企业开始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随着国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单纯的从事大众化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提供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在谈到行业最新的变化趋势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在谈到商业模式创新时,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以市场为核心的贴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新的商业模式的主角。
王晓夏认为:“中国经济过去是靠走量,企业看到一个市场机遇就拼命的走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奇迹到2015年已经截止,传统追求量的模式已经过时了。未来怎么办?抛弃产品这个概念,回到用户需求的原点,去寻求一个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产品。产品是上个时代的概念,现在的概念是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电商CEO高剑对王晓夏的观点也表示了赞同:“未来是解决方案的时代。目前是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我们正处于时代的变革中。就像以前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一样,企业的贸易行为、生产方式都将会发生改变。新兴的电商模式不单纯是以产品为载体的贸易,而是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电商只是一种手段,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企业建立新的贸易交互供应链以及服务渠道的手段。”
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把各个单独销售的产品进行产品组合,同时把技术服务融合到产品销售中。新的业务组合不仅使用户得到了全新体验,也可以大大提升产品的价值和供应商的盈利能力。
如何把技术服务融入到产品销售中并使产品价值实现最大化,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能源净化一站式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了示范。
林科告诉记者:“我是做技术出身的。在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会把自己的产品做到世界领先。但并不是拥有了一流的产品和技术,就会获得一流的收益,产品价值就能做到最大化。我认识许多的科学家,他们手上有许多好的产品和技术,但他们不知道怎样把它卖出去,这些产品和技术的价值就无从体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借助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的价值得以充分地发挥,好的产品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场,创新型企业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循着这样的思路,三聚环保依托一流的铁基脱硫产品,针对用户的需求,打造出一系列的“一站式脱硫解决方案”,其中既有产品也有设备,既有技术也有专业服务。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解决了客户的痛点,为客户节省了资金,也大大提升了三聚环保的盈利能力。
“三聚环保所做的创新是一种综合创新,这里面既有材料,单元、系统技术的创新,也有为其配套的商业模式创新。而这几种创新从一开始就是相生相伴、相互促进的,技术创新加上新型的商业模式,可以让你的技术能赚更多的钱,被更多人认可,有更多的市场。”林科如是说。
实现再提升 深度融合是成功关键
有别于普通消费品,对于有着悠久历史和几十年固有销售模式的石化行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更多的不是对销售渠道的简单颠覆性的改变,而是一种相互渗透、深度融合,是一种借由新型的互联网手段实现自我突破的提升过程。这是与会嘉宾达成的共识。
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副总裁刘瀚光总结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特点:一是做熟不做生,买卖双方彼此熟悉,一般都有特定的客户群体;二是销售渠道比较稳定;三是营销手段主要是点对面,销售团队在全国乃至全球东奔西跑;四是贸易范围受到域性限制。而这样的商业模式导致了诸多的不良后果:资金率占有高,商圈相对单一,扩大规模比较困难,线下议价价格不透明,信用风险高,第三方监管方式少等。
刘瀚光认为,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互联网产业将给中国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以及服务横空出世,整个商业模式已经进入变革的通道,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为石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石化电商已经进入了2.0时代。之前电商1.0模式是基于传统贸易的模式下,通过网络发布信息,进行简单的线上交易。而目前石化电商2.0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更充分的信息交换以及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等多种特征,实现了销售渠道的整合。同时允许多种模式共存,不仅有信息门户、B2B在线交易系统,同时还提供信用管理、资金流管理、结算管理、物流服务以及金融服务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体系,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服务平台。已经完全从单纯的信息发布和产品交易过渡到了与石化行业深度融合的阶段,这种深度融合可以为行业解决产能过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优化生产效率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刘瀚光表示。
上海自贸区化工品国际交易中心总裁张瑜则认为,大宗化工品电商平台以现货交易为核心,及物流、金融及其他衍生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是目前石化行业迫切需求的。电商平台可以取代一些传统销售模式进入到化工行业,未来将是现货贸易、平台交易、期货交易等多元化发展的模式,丰富的模式能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目前,客户面临的痛点是资讯来源杂、信息不对称、物流配送成本偏高、缺少灵活有效的金融支持、渠道不够稳定和安全等,而要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就离不开大量活跃的现货交易,离不开对多类型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离不开更经济的配套服务。电商平台的运营商需要走在客户前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与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和上海自贸区化工品国际交易中心等有着先天营销经验和优势的贸易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金正大作为一家传统的复合肥生产企业,在电商领域中也做得风生水起,农商1号上线短短2个多月,会员已经超过10万人,实现交易额5000多万元。
对此,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农商1号CEO罗文胜表示,作为一家传统的生产企业转型做电商,开始的时候也是被逼的。农资销售的特殊性决定了普通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可言,而农资生产企业借助原有的渠道资源与技术服务的优势,把线下资源拿到线上做整合,形成了“互联网+农业+配送+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独特运营模式。在他看来,农商1号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价格优势,而在于它可以为农民提供一整套的种植业整体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无论是以生产为主的三聚环保、金正大,还是从贸易起家的上海自贸区化工品国际交易中心、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在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他们所恪守的都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紧紧依托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从客户需求出发,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创新商业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提升产品价值。把原有的主业做精、做深,才是创新成功的关键。(来源:全球涂料网)(更多资讯请登录:全球涂料网 http://www.soutuliao.com/)
热点资讯
|
|